- 王馨蒙;王瑾;李海斌;崔师伟;张思雨;李霜;孙新;
目的 研究夜间轮班工作对女性护理人员血脂代谢及外周血中脂质过氧化-DNA加合物(lipid peroxidation-DNA adducts,LPO-DNA加合物)水平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收集研究对象基本情况,通过收集体检资料,采集血脂4项指标。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ltra-high-performance Lip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方法,检测采集的清晨空腹外周血中LPO-DNA加合物(etheno-DNA和M_1dG)水平。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广义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不同夜班年限、频次对血脂代谢和LPO-DNA加合物(etheno-DNA和M_1dG)水平的影响。结果 校正混杂因素后,包括年龄、BMI、体育锻炼等,与白班组比较,夜班轮班年限>6年组血中HDL-C水平显著降低,TG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β=-0.19、0.33,P<0.05);夜间轮班年限>6年组血中εdC和M_1dG加合物水平显著高于夜间轮班年限6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β=0.73、0.16,P<0.05);与夜间轮班年限≤6年且轮班频次<5次/月组相比,夜间轮班年限≤6年且轮班频次≥5次/月组血中M_1dG加合物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β=0.35,P<0.05)。与夜间轮班年限>6年且轮班频次<5次/月组相比,夜间轮班年限>6年且轮班频次≥5次/月组血中εdC和M_1dG加合物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β=0.68、0.63,P<0.05)。结论 夜间轮班工作是导致研究对象血中HDL-C水平下降和TG水平上升的可能危险因素之一;夜班轮班年限和夜班频次是影响LPO-DNA加合物水平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2025年04期 v.51 294-3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4K] - 刘红梅;门泽锴;孙志谦;袁扬;马国宣;陈刚;
目的 探讨无创辅助通气对尘肺病患者全肺灌洗术后生命指征、肺功能、血气分析指标、临床症状等的影响,为无创辅助通气促进全肺灌洗术后恢复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23年在应急管理部北戴河康复院经全肺灌洗术治疗的尘肺病患者6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组32例(无创组)和常规治疗组33例(常规组),采集生命指征、肺功能、血气分析指标及术后临床症状、术后胸部X线数字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4 h、第1天,心率,无创组较常规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01、2.201,P<0.05);术后4 h、第1、第3天,脉搏血氧饱和度(sulse oxygen saturation,SpO_2),无创组较常规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20、3.776、4.863,P<0.05)。术后4 h、第1、第3天,潮气容积(tidal volume,TV)、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ne in one second,FEV_1)及术后4 h峰值呼气流量百分比(PEF%),无创组较常规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V:t=3.973、5.030、4.341,FVC:t=2.405、2.243、2.720,FEV_1:t=2.104、2.296、2.118,PEF%:t=4.452,P均<0.05)。术后4 h、第1天、第3天动脉血氧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_2)和术后第1、第3天血氧饱和度(blood oxygen saturation,SaO_2),无创组较常规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aO_2:t=2.295、2.075,SaO_2:t=3.139、4.022,P<0.05)。术后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无创组(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常规组(总有效率为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54,P<0.05)。术后第1天胸部DR显示吸气不足,无创组较常规组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52,P<0.05)。结论 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可促进全肺灌洗术后恢复,提高肺通气量,改善患者症状,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应用。
2025年04期 v.51 302-3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1K] - 米雪芹;潘庆春;李蓓;王媛玲;张静;唐晓茗;
目的 评估听力正常的某公交司机群体的耳鸣及睡眠质量,了解听力正常的某公交司机群体的噪声暴露工龄对耳鸣、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收集2023年9月至2023年10月听力正常的某公交司机群体为噪声组,招募同期无噪声暴露且纯音听力正常的志愿者为对照组。受试者均进行纯音听阈测试、声阻抗测试、血糖测试、血压测试、焦虑抑郁评估、耳鸣及睡眠质量评估,并分析噪声暴露工龄对耳鸣残疾评估量表(tinnitus handicap inventory,THI)得分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得分的影响。结果 本研究噪声组276例,对照组218例。噪声组和对照组性别、年龄、平均听力、血压、血糖、焦虑、抑郁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噪声组耳鸣发生率(67.4%)高于对照组(33.0%),噪声组THI得分(38.5±14.4)高于对照组(23.8±11.8)(t=12.387,P<0.01),噪声组PSQI得分[11(10,13)]高于对照组[8(7,9)](Z=-7.573,P<0.01)。噪声组噪声暴露工龄为THI得分和PSQI得分的危险因素。结论 某公交司机群体即使听力正常,耳鸣及睡眠障碍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某公交司机群体可定期评估其耳鸣和睡眠状况,以尽早发现其听力下降之外的异常。听力正常的噪声暴露人群的耳鸣程度会随着噪声暴露时间的延长而加重,睡眠质量也会随着噪声暴露时间的延长而变差。
2025年04期 v.51 307-3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6K] - 王小皙;汪婷;张华东;曹磊;
目的 掌握重庆市尘肺病高发区县尘肺患者直接医疗费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和减轻患者、社会的经济负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21年551名职业性尘肺病患者的一般情况、门诊和住院费用、是否进行肺康复等情况进行调查,通过Kruskal-Wallis H检验分析不同特征下尘肺病患者的直接医疗费用差异,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患者直接医疗费用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2021年重庆市尘肺病患者人均直接医疗费用中位数为0.612万元。尘肺病叁期、>60岁、平均月收入≤1 000元、工龄>20年、煤工尘肺人均直接医疗费用最高,分别为1.00、0.65、0.66、0.76、0.62万元,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4.082、12.265、30.55、11.297、10.898,P<0.05)。尘肺病患者平均月收入、病种、尘肺期别、机构类型是直接医疗费用的主要影响因素(t=-6.342、-4.281、3.802、4.643,P<0.01)。其中,月收入、尘肺病种与直接医疗费用呈现负相关,尘肺期别和机构类型与直接医疗费用呈现正相关。结论 尘肺病患者直接医疗费用较高,建议为尘肺病患者提供生活和医疗基本保障,加强肺康复治疗,控制期别进展,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2025年04期 v.51 312-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0K] - 刘畅;孙新;
目的 探究和筛选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防护口罩)舒适度客观评价指标。方法 选取41名志愿者佩戴5型防护口罩(A、B、C、D、E),筛选均能通过适合性检验的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3D扫描仪,测量研究对象头面部尺寸并进行颜面分栏。依据GB/T 23465—2009《呼吸防护用品实用性能评价》,测量研究对象分别佩戴5型防护口罩进行快速行走试验、屈身行走试验、管道试验、装填试验4项动作时防护口罩的生物力学特性(头带拉力)、热特性(面罩内温湿度)和感官特性参数(研究对象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试验结束后,由研究对象分别对佩戴5型防护口罩的头部固定系统舒适度、面部舒适度、热舒适度和使用后感觉不舒适程度进行评分,分析头面部尺寸、生物力学特性、热特性、感官特性各参数与佩戴舒适性评分的相关关系。结果 鱼型口罩与折叠口罩在头带拉力、面罩内温度、面罩内湿度、研究对象心率、呼吸频率、口罩总舒适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1、-2.64、4.75、3.28、7.11、2.58,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面宽、心率、头带拉力、口罩内湿度与总舒适度评分呈现负相关(β=-1.92、-0.14、-0.06、-0.16,P<0.05);额最小宽、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口罩内温度与总舒适度评分呈现正相关(β=2.30、0.20、0.12、0.02,P<0.05)。结论 头面部尺寸指标、生物力学指标、热特性指标、感官指标可作为防护口罩佩戴舒适度的评价指标。
2025年04期 v.51 317-3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7K] - 于晶;董一文;徐晓东;陈彬;程莉;叶萌;王鑫;
目的 分析某市县制造业及采矿业噪声作业人群高频听力损失及高频合并语频听力损失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当地职业性噪声聋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该县采矿业及制造业企业开展现场调查,并选取2023年在岗及离岗噪声作业人员1 681人,收集其健康体检数据及相关资料,采用单因素卡方检验、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对噪声作业人群高频听力损失及高频合并语频听力损失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层次分析。结果 该县2023年噪声作业人群高频听力损失发生率为15.17%,男性(OR=6.413,P<0.01)、接噪工龄6~10年(OR=1.834,P<0.01)、接噪工龄>10年(OR=1.605,P<0.05)、接噪强度>85 dB(A)(OR=1.554,P<0.05)是发生高频听力损失的危险因素;高频合并语频听力损失发生率为5.89%,男性(OR=2.627,P<0.01)、操作工(OR=3.862,P<0.05)、接噪工龄6~10年(OR=1.789,P<0.05)、接噪工龄>10年(OR=1.747,P<0.05)是发生高频合并语频听力损失的危险因素。结论 该县制造业和采矿业噪声作业人群高频听力损失发生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应加强听力防护措施及职业卫生培训,提高噪声接触人群防范意识,保护劳动者职业健康。
2025年04期 v.51 323-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6K]
- 蒋晓霞;李娜;王洵之;孙震;季丁浩;吴梅;
目的 探讨N,N-二甲基甲酰胺(N,N-dimethylformamide,DMF)暴露对工人免疫系统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22年12月张家港市DMF暴露在岗体检的1 894名工人为暴露组,选取2022年12月进行噪声单因素暴露的在岗体检人群共1 686人为对照组,收集分析两组人员血常规炎症指标数据,计算分析“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ymphocyte-to-monocyte ratio,LMR)、血小板和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PLR)、全身炎症反应指数(systemic inflammation responseindex,SIRI)、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immune-inflammationindex,SII)、全身炎症综合指数(aggregate index of systemic inflammation,AISI)”。结果 经短期暴露研究显示,DMF暴露工人血淋巴细胞计数2021—2022年均高于2019年(P<0.05);单核细胞计数在2020年高于2019年(P<0.01);2020年LMR低于2019年(P<0.05);2020年SIRI、AISI高于2019年(P<0.01),2020—2022年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均低于2019年(P<0.01)。总体人群分析发现,NLR、PLR、SIRI、SII、AISI均低于对照组(P<0.05)。长期暴露研究发现,单核细胞计数在<5年组高于对照组,>10年组低于对照组(P<0.01);淋巴细胞计数在5~10年组,高于对照组;<5年组中NLR、PLR、LMR、SII低于对照组(P<0.05);在5~10年组,NLR、PLR、SIRI、SII、AISI低于对照组、LMR高于对照组(P<0.05);在>10年组,PLR、LMR高于对照组(P<0.05);在5~10年组,红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P<0.05);在>10年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DMF暴露对工人免疫系统有明显的影响,在长期暴露中,比起传统的炎症指标,NLR、LMR、PLR、SIRI、SII、AISI能更好的反应免疫系统的变化。
2025年04期 v.51 328-333+3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4K] - 王婷;付文君;李会会;
目的 分析急性一氧化碳中毒(carbon monoxide poisoning,COP)患者经高压氧治疗后发生迟发性脑病的潜在风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9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接受高压氧治疗的急性期COP患者84例,随访90 d,将患者分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layed encephalopathy due to acute carbon monoxide poisoning,DEACMP)组18例和非DEACMP组66例。使用logistic模型分析与DEACMP发生相关的独立性因素。结果 一氧化碳暴露至发病的中位时间25.0 d。与非DEACMP组相比,DEACMP组自杀(χ~2=9.824,P<0.01)、苍白球急性损伤(χ~2=13.670,P<0.01)和脑白质异常(χ~2=17.650,P<0.01)的患者比例较高,入院时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II较高(Z=-3.741,P<0.01),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低(Z=-3.932,P<0.01)。两组之间的实验室指标也存在差异,包括白细胞计数(Z=-2.922,P<0.01)、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Z=-4.617,P<0.01)。经Lasso回归及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只有入院时CK过高[OR(95%CI):9.088(1.395~59.195),P<0.05]和脑白质异常[OR(95%CI):4.781(1.055~21.667),P<0.05]是导致DEACMP发生的临床危险因素。结论 COP患者入院时CK过高和脑白质异常是导致DEACMP发生的临床危险因素,有助于预测急性期接受高压氧治疗的COP患者DEACMP的发展,并有针对性的制定个体化治疗策略。
2025年04期 v.51 334-3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9K]